主要农作物大雨暴雨防灾减灾指南!赶紧收藏
时间:2024-04-26 来源:

来源: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目前

广东已进入暴雨和强对流多发季节

未来一周强降水频繁
累积雨量大
致灾风险高

洪涝灾害过后

农作物应该如何救灾复产?

这份主要农作物大雨暴雨防灾减灾措施

快收藏好!


一、水稻

1.预防工作

及时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做好工作预案,提前检修水泵,确保能够正常使用,储备充足防涝抗涝物资。

2.及时排涝

全面疏通排灌沟渠,强化田间开沟排水,确保雨后能迅速排掉田间渍水,减轻渍涝危害。 

受水浸田块,当水位下降时,立即清理田间渣屑,洗苗、扶苗,冲洗叶片上的泥浆,以恢复叶片正常生长,提高光合作用。

3.适时施肥

叶片恢复生理机能后,及时追肥。

4.及时改种

对已冲毁无法恢复的稻田,及时清表整地,补插秧苗或改种直播稻,弥补灾害损失。

5.防治病虫

密切注意病虫测报信息,特别注意细菌性病害和迁飞性害虫的防治。在施药防治病虫害时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确保稻米品质提升和质量安全。


二、大豆

1.及时排水

及时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做好工作预案,提前检修水泵,确保能够正常使用,储备充足防涝抗涝物资。

2.培土防倒

针对当前大豆未封垄,待机械能进地时及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同时培土防倒。

3.适时施肥

受淹地块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加之根系吸收能力减弱,要及时追施氮肥补充营养,促进大豆恢复生长。

4.防治病虫

大豆受涝时,根腐病、溃疡病、炭疽病等病害可能加重发生。坚持预防为主、病虫兼治的原则科学选用药剂,切实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防治斜纹夜蛾、高隆象和锈病等。在病虫防治过程中,可与叶面肥、调节剂同时喷施,一喷多促实现防病、防虫、减灾、提质、增产的效果。


三、花生

1.及时排水

花生田块雨涝发生后,应及时抢排田间积水。根据积水情况和地势,采用疏通沟渠、挖排水沟和机械排水等办法,尽快把田间积水和耕层滞水排出去,尽量减少田间积水时间。

2.及时改种

及时清理水淹致死的植株与杂物,若农田淹水时间较长、大部分植株已死亡,则应根据当时当地气候条件,及时改种适当的作物,以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3.时增施速效肥

水淹造成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加上根系受损吸收能力衰弱,等到积水褪去,田间能进人的时候,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叶面喷施一些微量元素肥,有利于植株恢复生长和增加产量。

4.防治病虫害

涝灾过后,田间湿度大,而花生生长衰弱,抗逆性降低,适于多种病虫害发生,要及时进行调查、预防和防治。在植株恢复生长前,用杀菌剂、杀虫剂喷施2-3次,主要防治花生锈病、叶斑病、棉铃虫以及其他病虫害等,棉铃虫可用阿维菌素、甲维盐等药剂,叶斑病可用三唑酮、多菌灵等。


四、甘薯

1.及时排水

及时清沟排水,防止因积水和渍害导致甘薯植株死亡。

2.及时中耕培垄

受洪水冲刷,甘薯块茎根系裸露出表面或是表土流失,需及时中耕培垄,特别是繁苗基地要加强管理。

3.控制徒长

薯田受涝后,土壤通透性变差,地上部茎叶更易徒长,可结合实际情况喷施调节剂。

4.综合防治病虫害

甘薯受淹后高湿环境易受到甘薯根腐病、甘薯黑斑病、甘薯茎线虫病等多种病虫危害,需要结合实际发病情况及时防治。


五.茶叶

1.暴雨前的防范

修复茶园梯地。受山洪经流冲刷沟坎、坍塌和毁坏的坡地、茶行、工作道等及时填土修复,加固。

2.暴雨后补救措施

排除淤积、积水。茶园土壤积水影响茶根有氧呼吸和生长,对茶树危害很大,甚至会导致茶树死亡。根据积水情况开沟排水;同时清理水灾遗留的杂物,防止病虫害滋生和影响茶园田间劳作。

清洗枝叶。茶树茎叶沾满污泥,光合作用受影响,必须清洗枝叶。一是自然淋洗;二是采取喷雾器人工喷洗。

浅耕松土。天晴两天时,既应进行浅耕,辅助锄草、培蔸、松土等措施,锄地及时,在雨停后一个星期内完成。

追肥管理。每亩施用复合肥5-10kg,结合浅耕措施施用。

固定植株。对茶树根部周边有松土现象的,将茶树扶植回原位,用泥土重新固定,淋水。

防治病虫害。对于损伤折断的茶树枝条叶片,及时剪除并清理出茶园,防止引发病害。


六、蔬菜

1.暴雨前的防范

关注天气,提早预防,及时抢收。适宜采收的蔬菜及时抢收。

② 加固设施。设施栽培,棚内有作物的,及时闭棚防风,尽量保证棚膜、设施及作物安全,如果风力超强,需割膜保棚;设施栽培,棚内无作物的,及时收起棚膜泄风。露地栽培,棚架栽培的,加固支撑。 

疏通沟渠。及时疏通排水沟渠,保证排水畅通,防止台风后暴雨淹没田块。清理沟渠,排除积水,对于地势低洼、自行排水困难的田块,要用抽水工具排水,尽量减少受淹时间。 

2.暴雨后补救措施

及时清除病死枯枝,叶面稍干爽时立即喷施广谱性杀菌剂,减轻病害发生。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受淹后土壤易板结,且肥料流失较大,退水后天气放晴时尽快松土,并追施薄肥,恢复植株生长。 

绝收田块及时补种。退水后及时翻耕晾晒土壤,为后茬生产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