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侯镇侯南村总面积1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14亩。下辖13个自然村,共有58个村民小组,1768户5017人,常住人口约2780人,该村是百侯镇4A级旅游景区核心区,自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侯南村围绕乡村产业、农村环境、乡村风貌、社会治理、基础设施等方面开展典型培育基础建设,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培育具有特色的“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切实将“百千万工程”建设成果有效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指数和百侯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一是发展特色产业。在推广种植蜜柚、花生等传统农产品的基础上,集约土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基地。依托百侯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平台和自身古民居资源优势,以本土文化展览馆、众多历史人文建筑为载体,打造多元文旅新场景,建设运营具有人文气息的翰林别院、百侯山庄、田园农庄等食宿企业。同时鼓励群众、乡贤利用闲置的民居开发经营具有自身特色的民宿。
二是提升人居环境。近年来,侯南村抢抓县建设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历史契机,立足乡域特色,坚持生态引领,突出“环境整治带动、特色农业联动、文化旅游推动”三大抓手,立体全面推进,努力构建具有客家人文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村内道路改造、主干道房屋风貌和一河两岸水景观提升工程等项目,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完善社会治理。擦亮全国法治示范村名片,探索“五治融合”治理模式,加强警民联防,用好“网格化”、公、检、法、司和“粤平安”云平台资源,发挥“巷长制”、宗族理事会、五老乡贤等村民自治力量参与乡村治理。
四是开展绿美行动。作为百侯镇中心村,侯南村牢牢抓住百侯镇作为美丽圩镇建设及镇域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破题攻坚行动示范镇和自身作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契机,紧紧围绕侯南“七个一”的工作目标,打造省典型村示范样板,推进一河两岸、古民居修缮和农房风貌提升工程。设立“功德祠堂”“功德巷”,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四旁”“五边”,尤其是房前屋后空地的绿化美化提升行动,做到见缝插绿、逢隙种花,营造全民植绿爱绿护绿的浓厚氛围。